具身智能,正成为今夏最火爆的创业风口。
据量子位独家消息,前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李银川,已悄然创办一家专注于具身智能的科技公司。
李银川在投身创业前,长期担任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AI首席研究员,并负责生成模型理论项目团队。他是一位在学术界极具分量的硬核科学家,Google Scholar显示其在2017至2025年间发表论文逾70篇,涵盖NeurIPS、ICML、ICLR等顶级AI会议,同时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拥有30余项专利。
他所创立的新公司名为“深圳市诺因知行科技”(简称“诺因”),注册于2025年6月19日,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区——这片被誉为“中国具身智能摇篮”的创新热土。
尽管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,但已迅速完成首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曾押注宇树科技、银河通用的源码资本。知情人士透露,诺因目前已启动第二轮融资,估值相较首轮已翻倍。
为何一家尚未发布任何产品的初创企业,能迅速吸引资本青睐?
答案或许在于其创始人深厚的背景与清晰的技术路径。
诺因科技定位于家用等身机器人领域,即具备物理形态、能通过感知-决策-执行闭环与环境互动的类人形机器人,专为家庭场景打造。
与工业人形机器人强调任务导向、高精度控制和稳定性不同,家用人形机器人更注重轻量化设计、多任务泛化能力,以及细腻的交互体验,如多模态交互系统和富有亲和力的表情系统,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非结构化家居环境。
虽然工业机器人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,但家用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巨大,尤其在全球老龄化、独居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,需求日益迫切。
当前,该赛道已进入白热化阶段。由“大疆教父”李泽湘孵化的卧安机器人、鹿明机器人等企业,今年接连获得融资或递表上市。
即便如此,诺因仍脱颖而出。其背后不仅有源码资本的加持,更吸引了来自大疆的联合创始人。
公开资料显示,股东名单中出现一位名为王韵杰的人士,其名字亦出现在大疆的专利申请文件中,推测其为来自大疆创新的核心联创。不过,王韵杰极为低调,公开信息寥寥。
相较之下,李银川的履历更为清晰。他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,师从雷达技术专家丁泽刚教授,并曾作为联合培养博士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,师从IEEE会士王晓东教授。
△丁泽刚
△王晓东
早期,他的研究聚焦于雷达成像与信号处理。2019年后,转向金融预测领域,曾在美国风投Santé Ventures担任高级技术顾问,主导开发基于强化学习的金融投资系统。
2020年加入华为后,研究重心逐步转向联邦学习、AI隐私安全与分布式训练,并在2023年成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者。其2022年发表的《通过变分贝叶斯推理实现个性化联邦学习》被引用131次,是其被引最高的论文。
从2023年起,他的研究进一步拓展至生成式AI、决策建模,并最终聚焦于具身智能与自主智能体系统。这一转变,也为其创业埋下伏笔。
如今,具身智能领域正掀起“华为系”创业潮。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为智元机器人与它石智航。
智元机器人由华为“天才少年”稚晖君(彭志辉)担任CTO,董事长邓泰华曾任华为副总裁、计算产品线总裁,核心团队汇聚多位华为高管,如前华为企业业务COO邱恒、P&S产品管理部部长姜青松等。
而它石智航则以技术见长,2025年3月亮相即获1.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,后续追加1.22亿美元“天使+”,总融资达2.42亿美元。其团队星光熠熠:董事长李震宇为华为前技术专家、百度阿波罗掌舵人;CEO陈亦伦曾任华为车BU首席科学家;联合创始人丁文超为华为首批“天才少年”,主导ADS决策网络;陈同庆为华为ADS智能导航部部长,被誉为“兵王”。
此外,灵初智能、智澄AI、少年游科技等明星创业公司,也均有华为背景。
灵初智能联合创始人陈源培为华为“天才少年”,斯坦福访问学者;智澄AI创始人胡鲁辉曾任美国华为研究院首席架构师兼CTO;少年游科技创始人史青帆曾任职华为,后任蔚来架构师,专注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。
△陈源培
△胡鲁辉
总体来看,具身智能领域的“华为系”主要源自两大脉络:一是“天才少年”计划中的顶尖人才,二是华为智能车BU的自动驾驶骨干。随着汽车智能化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,这些技术精英正将经验迁移至通用机器人领域。
过去,华为强大的组织体系使得人才外流创业难成气候。但如今,具身智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,正促使越来越多“华为人”走出松山湖,投身这场智能革命。
他们或许初期会被贴上“华为系”标签,但终将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一键三连「点赞」「转发」「小心心」
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!
— 完 —
希望了解 AI 产品最新趋势?
量子位智库「AI 100」2025 上半年
「旗舰产品榜」和「创新产品榜」
给出最新参考
点亮星标
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
以上就是华为诺亚首席研究员,也具身智能创业了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其它相关文章!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