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++智能指针控制块 内部结构解析(指针.内部结构.解析.控制.智能...)

wufei123 发布于 2025-08-29 阅读(5)

c++智能指针控制块 内部结构解析

智能指针的控制块是实现共享所有权和自动资源管理的核心机制,尤其在

std::shared_ptr
中起着关键作用。理解其内部结构有助于掌握其性能特征和使用注意事项。 控制块的基本组成

控制块是一个动态分配的结构体,由

std::shared_ptr
在首次创建时生成,用于管理所指向对象的生命周期。它通常包含以下成员:
  • 引用计数(shared reference count):记录当前有多少个
    shared_ptr
    共享该对象。
  • 弱引用计数(weak reference count):记录有多少个
    std::weak_ptr
    指向该控制块。
  • 指向管理对象的指针:实际被管理的对象地址,用于在引用计数归零时调用析构函数。
  • 自定义删除器(deleter):可选的删除逻辑,比如
    fclose
    delete[]
    等。
  • 分配器(allocator):用于释放控制块本身的内存,支持自定义内存管理策略。

这些字段共同协作,确保对象在不再被任何

shared_ptr
引用时被正确销毁,同时允许
weak_ptr
安全地观察对象状态。 控制块的创建时机

控制块并非在所有

shared_ptr
构造时都创建,其生成依赖于构造方式:
  • 当使用原始指针构造
    shared_ptr
    时,会立即分配控制块。
  • 通过
    make_shared<T>()
    创建时,会将控制块与对象内存合并分配,提升性能并减少内存碎片。
  • 从另一个
    shared_ptr
    weak_ptr
    构造时,只增加引用计数,不新建控制块。

make_shared
的优化在于“一次分配”,将控制块和对象放在同一块内存中,避免了两次独立的堆分配,也提高了缓存局部性。 控制块的生命周期管理

控制块的销毁分为两个阶段:

  • 当引用计数归零时,执行删除器销毁管理的对象。
  • 当弱引用计数也归零后,才释放控制块本身的内存。

这意味着即使对象已被销毁,只要还有

weak_ptr
存在,控制块仍保留在内存中,用于判断对象是否已过期(
expired()
)。 多态与别名控制块

有时

shared_ptr
指向的对象与控制块管理的对象不同,这称为“别名控制块”(aliasing constructor)。例如: // 构造一个指向成员变量的 shared_ptr,但共享原对象的控制块 std::shared_ptr<MyClass> p(new MyClass); std::shared_ptr<int> alias(p, &p->getMember());

此时

alias
不拥有新控制块,而是共享
p
的控制块。这在实现某些封装或代理模式时非常有用,避免额外开销。

基本上就这些。控制块的设计在安全性和效率之间做了良好平衡,理解它有助于写出更高效、更少隐患的 C++ 代码。

以上就是C++智能指针控制块 内部结构解析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知识资源分享宝库其它相关文章!

标签:  指针 内部结构 解析 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