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C++异常处理中,有时捕获异常后并不立即处理完毕,而是需要将其重新抛出,以便上层调用者继续处理。这种操作称为“异常重抛”。正确使用异常重抛不仅能保留原始异常信息,还能避免栈展开信息的丢失。掌握这一技巧对构建健壮的异常处理机制至关重要。
使用 throw; 进行异常重抛在 catch 块中,若想将当前捕获的异常原样抛出,应使用不带参数的 throw; 语句。
这种方式会重新抛出当前正在处理的异常对象,保持其原始类型和内容,不会构造新的异常实例。
- 使用 throw; 可确保异常的动态类型不被截断
- 避免使用 throw e;,这会触发对象切片(slicing)
- 异常的栈展开信息(如调试信息)得以保留
示例:
try {
// 可能抛出 DerivedException 的代码
} catch (const std::exception& e) {
std::cerr
throw; // 原样重抛,保留原始异常类型
}
有时需要在捕获异常后添加上下文信息,再抛出新的异常类型,这称为异常包装。
这种做法适用于需要向上层提供更具体错误信息的场景。
- 在 catch 块中构造新异常,包含原异常的描述
- 可嵌套异常信息,便于调试
- 注意不要丢失关键错误上下文
示例:
try {
operation();
} catch (const std::runtime_error& e) {
throw std::runtime_error("While processing user data: " + std::string(e.what()));
}
对于需要跨作用域传递异常的高级场景,可使用 std::current_exception 保存当前异常,之后通过 std::rethrow_exception 重新抛出。
该技术常用于异步编程或多线程任务中。
- 获取异常的智能指针式封装(std::exception_ptr)
- 可在不同函数或线程中重新抛出
- 保持异常完整性,包括其派生类型
示例:
std::exception_ptr saved;
try {
mightThrow();
} catch (...) {
saved = std::current_exception();
}
// 后续某个时刻
if (saved) std::rethrow_exception(saved);
基本上就这些。异常重抛的关键是根据场景选择正确方式:原样重抛用 throw;,添加上下文则包装新异常,跨作用域传递则用 exception_ptr。不复杂但容易忽略细节。
以上就是C++异常处理中的异常重抛技巧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知识资源分享宝库其它相关文章!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