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据分析中,经常需要比较两个结构相似但内容可能存在差异的DataFrame,例如比较当前估算与历史估算数据。Pandas提供了强大的合并(merge)功能,结合特定的参数,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目标。
核心方法是使用pd.merge函数,并设置how='outer'和indicator=True。
- how='outer':执行外连接,这意味着它会保留两个DataFrame中所有不匹配的行,以及匹配的行。
- indicator=True:这个参数是关键,它会在结果DataFrame中添加一个名为_merge的特殊列。这个列会指示每一行来源于哪个原始DataFrame:
- left_only:该行仅存在于左侧DataFrame(合并时传入的第一个DataFrame)。
- right_only:该行仅存在于右侧DataFrame(合并时传入的第二个DataFrame)。
- both:该行在两个DataFrame中都存在且匹配。
通过筛选_merge列不为'both'的行,我们就能得到所有存在差异的行。
示例代码:识别差异行并标注来源
假设我们有两个DataFrame,df_current_est代表当前估算,df_previous_est代表历史估算。
import pandas as pd # 模拟数据 df_current_est = pd.DataFrame({ 'EstimateID': [10061, 10062, 10063], 'Season': [2023, 2023, 2023], 'RPIN': ['R1000', 'R2000', 'R3000'], 'GrowMethodCode': ['FO', 'FO', 'FO'], 'Variety_code': ['002', '068', '001'], 'Packout_pc': [0.60, 0.76, 0.80], 'QtyBins': [320, 1000, 500] }) df_previous_est = pd.DataFrame({ 'EstimateID': [10061, 10062, 10064], 'Season': [2023, 2023, 2023], 'RPIN': ['R1000', 'R2000', 'R4000'], 'GrowMethodCode': ['FO', 'FO', 'FO'], 'Variety_code': ['002', '068', '003'], 'Packout_pc': [0.60, 0.76, 0.90], 'QtyBins': [9000, 90000, 600] }) print("df_current_est:") print(df_current_est) print("\ndf_previous_est:") print(df_previous_est) # 执行外连接并添加指示器 merged_df = pd.merge(df_current_est, df_previous_est, how='outer', indicator=True) # 筛选出存在差异的行(即不完全匹配的行) changed_df = merged_df[merged_df['_merge'] != 'both'].copy() # 打印结果,_merge列清晰地指示了行的来源 print("\n差异行及其来源:") print(changed_df)
输出解释: 在上述示例中,changed_df将包含所有在df_current_est和df_previous_est之间不完全匹配的行。_merge列的值(left_only或right_only)明确告诉我们该差异行是来自当前估算还是历史估算。例如,如果EstimateID为10061的行在df_current_est中QtyBins为320,而在df_previous_est中QtyBins为9000,那么即使其他列相同,由于QtyBins不同,这两行也会被视为差异,并分别显示为left_only和right_only。
注意事项:
- 不要删除_merge列: _merge列是indicator=True参数生成的关键信息,如果将其删除,就无法直接判断行的来源了。
- 定义“差异”: pd.merge默认是基于所有共享列进行匹配。如果只想基于部分列进行匹配并找出其他列的差异,需要明确指定on参数,并在后续处理中比较非on列。本教程的例子是基于所有列进行匹配。
在某些情况下,除了知道差异行来自哪个DataFrame外,我们可能还需要知道这些差异行在原始DataFrame中的具体行索引。_merge列本身不保留原始的行索引信息,因为它生成的是一个新的DataFrame。为了追踪原始索引,我们需要在合并之前将索引转换为普通列。
示例代码:保留原始索引
import pandas as pd # 模拟数据,带有自定义索引 df1 = pd.DataFrame({'key': ['one', 'two', 'three'], 'value1': [1, 2, 3]}, index=[101, 102, 103]) df2 = pd.DataFrame({'key': ['two', 'four', 'three'], 'value2': [20, 40, 30]}, index=[201, 202, 203]) print("df1 (带索引):") print(df1) print("\ndf2 (带索引):") print(df2) # 在合并前将索引重置为列,并指定后缀以区分 merged_df_with_indices = ( pd.merge(df1.reset_index(), # 将df1的索引转换为'index'列 df2.reset_index(), # 将df2的索引转换为'index'列 on='key', # 以'key'列为基准进行合并 suffixes=('_df1', '_df2'), # 为重复列名(包括'index')添加后缀 how='outer', indicator=True) ) # 筛选出差异行 changed_df_with_indices = merged_df_with_indices.query('_merge != "both"') print("\n差异行及其来源和原始索引:") print(changed_df_with_indices)
输出解释: 在这个例子中:
- df1.reset_index()将df1的索引(101, 102, 103)转换为一个名为index的普通列。df2也进行同样操作。
- suffixes=('_df1', '_df2')参数在合并时,如果遇到相同名称的非合并键列(如这里的index),会自动添加后缀,生成index_df1和index_df2。
- 最终的changed_df_with_indices不仅包含_merge列指示来源,还包含了index_df1和index_df2列,分别对应差异行在原始df1和df2中的索引。对于left_only的行,index_df2会是NaN;对于right_only的行,index_df1会是NaN。
通过本教程,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pd.merge函数的how='outer'和indicator=True参数来有效地识别Pandas DataFrame之间的差异行,并清晰地追溯每条差异行的原始来源。此外,我们还探讨了通过在合并前重置索引的方法,来保留并追踪差异行在原始DataFrame中的具体行索引,这对于需要回溯数据源的复杂分析场景至关重要。掌握这些技巧,将极大地提升您在处理和比较DataFrame数据时的效率和准确性。
以上就是Pandas DataFrame差异识别与来源追溯教程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知识资源分享宝库其它相关文章!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