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++中,
shared_ptr引发的循环引用问题,通常通过引入
weak_ptr来巧妙且安全地解决,它允许对象之间相互引用,同时避免内存泄漏,确保资源在不再被需要时能被正确释放。 解决方案
要解决
shared_ptr的循环引用,核心思路是打破其中一个引用链的“所有权”关系。我们通常会选择将循环中的一个
shared_ptr替换为
weak_ptr。
weak_ptr是一种不增加引用计数的智能指针,它仅仅是对一个
shared_ptr所管理对象的“弱引用”或“观察者”。当
weak_ptr所指向的对象不再存在时,它会自动失效。
假设我们有两个类
A和
B,它们各自持有一个指向对方的
shared_ptr,这将导致循环引用:
#include <iostream> #include <memory> class B; // 前向声明 class A { public: std::shared_ptr<B> ptrB; A() { std::cout << "A constructor" << std::endl; } ~A() { std::cout << "A destructor" << std::endl; } void setB(std::shared_ptr<B> b) { ptrB = b; } }; class B { public: std::shared_ptr<A> ptrA; // 这里是问题所在 B() { std::cout << "B constructor" << std::endl; } ~B() { std::cout << "B destructor" << std::endl; } void setA(std::shared_ptr<A> a) { ptrA = a; } }; // 循环引用示例 void demonstrate_circular_reference() { std::shared_ptr<A> a = std::make_shared<A>(); std::shared_ptr<B> b = std::make_shared<B>(); a->setB(b); b->setA(a); // 当a和b离开作用域时,它们的引用计数都无法降到0 // 导致A和B的析构函数都不会被调用,内存泄漏 }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将其中一个
shared_ptr改为
weak_ptr。通常,我们会选择在“子”或“从属”关系的一方持有对“父”或“主”关系的
weak_ptr。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可以让
B持有对
A的
weak_ptr:
#include <iostream> #include <memory> class B_fixed; // 前向声明 class A_fixed { public: std::shared_ptr<B_fixed> ptrB; A_fixed() { std::cout << "A_fixed constructor" << std::endl; } ~A_fixed() { std::cout << "A_fixed destructor" << std::endl; } void setB(std::shared_ptr<B_fixed> b) { ptrB = b; } }; class B_fixed { public: std::weak_ptr<A_fixed> ptrA; // 关键改变:使用weak_ptr B_fixed() { std::cout << "B_fixed constructor" << std::endl; } ~B_fixed() { std::cout << "B_fixed destructor" << std::endl; } void setA(std::shared_ptr<A_fixed> a) { ptrA = a; } // 访问ptrA时需要先lock() void accessA() { if (auto sharedA = ptrA.lock()) { // 尝试获取shared_ptr std::cout << "A_fixed object still exists and is accessible." << std::endl; } else { std::cout << "A_fixed object no longer exists." << std::endl; } } }; // 解决循环引用后的示例 void demonstrate_no_circular_reference() { std::shared_ptr<A_fixed> a = std::make_shared<A_fixed>(); std::shared_ptr<B_fixed> b = std::make_shared<B_fixed>(); a->setB(b); b->setA(a); // 当a和b离开作用域时: // 1. a的引用计数为1 (外部持有a) // 2. b的引用计数为1 (a->ptrB持有b) // 3. b->ptrA (weak_ptr) 不增加a的引用计数 // 当a离开作用域时,a的引用计数从1变为0,A_fixed析构 // 此时b->ptrA失效 // 当b离开作用域时,b的引用计数从1变为0,B_fixed析构 // 内存得到正确释放 } int main() { std::cout << "--- Demonstrating circular reference (will leak) ---" << std::endl; demonstrate_circular_reference(); std::cout << "--- End of circular reference demo ---" << std::endl << std::endl; std::cout << "--- Demonstrating no circular reference with weak_ptr ---" << std::endl; demonstrate_no_circular_reference(); std::cout << "--- End of no circular reference demo ---" << std::endl; return 0; }
运行上述
main函数,你会发现
demonstrate_circular_reference部分不会打印析构函数的消息,而
demonstrate_no_circular_reference部分会正确打印。这清晰地展示了
weak_ptr在解决循环引用方面的有效性。 为什么shared_ptr会引发循环引用问题?
shared_ptr的设计理念是基于“共享所有权”的。它通过维护一个引用计数(reference count)来跟踪有多少个
shared_ptr实例共同拥有同一个对象。每当一个
shared_ptr被创建或复制时,引用计数就增加;当一个
shared_ptr被销毁或重新赋值时,引用计数就减少。只有当引用计数降到零时,
shared_ptr才会自动释放其管理的对象(调用对象的析构函数)。
问题就出在这里:如果两个或更多个对象,通过
shared_ptr相互持有对方,形成一个闭环,那么这个环中的所有
shared_ptr的引用计数将永远无法降到零。举个例子,对象A持有一个指向对象B的
shared_ptr,同时对象B也持有一个指向对象A的
shared_ptr。当最初创建A和B的
shared_ptr离开作用域时,它们各自的引用计数会减少,但不会降到零,因为A内部的
shared_ptr仍在引用B,B内部的
shared_ptr仍在引用A。这就像两个人都握着对方的手,谁也无法先松开,最终导致这两个对象及其占用的内存永远无法被回收,形成内存泄漏。在我看来,这有点像一个死锁,只不过发生在内存管理层面,而不是线程同步。 weak_ptr是如何巧妙地打破循环引用的?
weak_ptr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不参与对象的引用计数。它仅仅是
shared_ptr所管理对象的一个“非拥有型”观察者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侦察兵,它能看到目标,但目标的存在与否与它无关,它也不会去干预目标的生命周期。当一个
weak_ptr被创建时,它会指向一个
shared_ptr所管理的对象,但并不会增加该对象的引用计数。
这就意味着,即使存在一个
weak_ptr指向某个对象,只要所有
shared_ptr都放弃了对该对象的所有权(即引用计数降为零),该对象就会被销毁。此时,所有指向该对象的
weak_ptr都会自动失效(变为空)。

全面的AI聚合平台,一站式访问所有顶级AI模型


那么,我们如何通过
weak_ptr访问它所指向的对象呢?
weak_ptr提供了一个
lock()方法。调用
lock()会尝试返回一个
shared_ptr。如果它所观察的对象仍然存在(即还有
shared_ptr在管理它),
lock()就会成功返回一个有效的
shared_ptr,并且这个
shared_ptr会临时增加对象的引用计数。如果对象已经被销毁,
lock()就会返回一个空的
shared_ptr。这种机制完美地解决了“悬空指针”的问题,你总能安全地判断对象是否还存活。这种设计,我认为,是C++智能指针体系里非常优雅的一笔,既解决了复杂问题,又保持了安全性。 在实际项目中,何时选择使用weak_ptr?
weak_ptr不仅仅是解决循环引用的“解药”,它在很多其他场景下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尤其是在需要观察对象但又不希望拥有其所有权的场景。
父子/层级关系中子节点引用父节点: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场景。比如一个UI控件(子)需要访问它的父容器(父),但父容器才是真正管理子控件生命周期的。如果子控件持有父容器的
shared_ptr
,就会形成循环引用。此时,子控件持有父容器的weak_ptr
是最佳选择。当父容器被销毁时,子控件的weak_ptr
会自动失效,避免了悬空引用。观察者模式(Observer Pattern): 在事件驱动或观察者模式中,一个被观察者(Subject)可能需要持有多个观察者(Observer)的列表。如果被观察者持有观察者的
shared_ptr
,那么即使观察者本身已经不再被外部引用,它也无法被销毁。更糟糕的是,如果观察者又持有被观察者的shared_ptr
,就又回到了循环引用的老路。正确的做法是,被观察者持有观察者的weak_ptr
。这样,当观察者不再被外部需要时,它就能被正确销毁,被观察者列表中的weak_ptr
也会随之失效,被清理掉。缓存管理: 在一些缓存系统中,你可能希望缓存中的对象在没有其他地方引用它们时自动过期。如果缓存直接持有对象的
shared_ptr
,那么对象将永远不会被释放。如果缓存持有对象的weak_ptr
,那么当外部所有对该对象的shared_ptr
都释放后,对象就会被销毁,缓存中的weak_ptr
失效,下次访问时就能发现对象已不在,从而实现“弱缓存”。大型数据结构中的节点回溯: 想象一个图结构或者复杂的树,节点可能需要引用其邻居或父节点。如果所有引用都是
shared_ptr
,很容易形成意想不到的循环。weak_ptr
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回溯机制,允许节点查询其关联对象是否存在,而不会强行延长其生命周期。
选择
weak_ptr时,需要稍微权衡一下。每次访问对象都需要调用
lock()并检查返回的
shared_ptr是否为空,这会带来一点点额外的开销和代码复杂度。但考虑到它带来的内存安全和逻辑清晰,这通常是非常值得的。毕竟,内存泄漏排查起来可比多写几行
if (auto shared_ptr_obj = weak_ptr_obj.lock())要头疼多了。
以上就是C++shared_ptr与weak_ptr结合解决循环引用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知识资源分享宝库其它相关文章!
相关标签: access ai c++ ios 作用域 为什么 red if count 析构函数 auto 循环 指针 数据结构 线程 空指针 对象 作用域 事件 ui 大家都在看: C++weak_ptr解决循环引用问题技巧 C++weak_ptr锁定对象并获取shared_ptr实例 如何正确使用C++的std::weak_ptr来观察对象是否存在 C++内存管理基础中weak_ptr避免循环引用的技巧 C++weak_ptr与事件回调结合使用技巧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